听弹琴
刘长卿〔唐代〕
泠泠七弦上,静听松风寒。(七弦 一作:七丝)
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,曲调悠扬起伏,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。
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,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。
注释
泠(líng)泠:形容清凉、清淡,也形容声音清越。丝:一作“弦”。
松风: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。琴曲中有《风入松》的调名。
古调:古时的曲调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339
2、
吴昌恒 等.古今汉语实用词典.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89:286
3、
蘅塘退士 等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:61
赏析
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。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,不为世人看重,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,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。全诗意境清雅,志趣高洁,语言含蓄,一语双关,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。诗题一作《弹琴》,此据《刘随州集》。从诗中“静听”两字细味,题目以有“听”字为妥。
“泠泠七弦上,静听松风寒。”诗的前两句是说,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,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。
琴,亦称“七弦琴”,俗称“古琴”,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,有七条弦组成。所以首句以“七弦”作“琴”的代称,意象也更具体。“泠泠”形容琴声的清越,逗起“松风寒”三字。“松风寒”以风入松林暗示
简析
《听弹琴》是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前两句极写琴音的美妙,营造精妙的音乐境界,表现弹琴人高超的技艺;后两句是议论性抒情,慨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调,喻指世人只知趋时随俗,表达了世无知音、孤芳自赏的感伤情怀,体现出诗人不趋时俗的清高品格。全诗语言含蓄,境界清雅,巧用双关,意蕴深远。
创作背景
刘长卿刚中进士不久,还没来得及释褐便逢上安史之乱,于是逃至江苏一带,在唐肃宗至德年间(756—758)做了短暂的长洲尉和海盐令。这首诗大约作于这个时期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肖献军.从盛唐气象到大历诗风:刘长卿诗歌创作的阶段性转变.湖南社会科学,2012(5)
刘长卿
刘长(zhǎng )卿(约726年-789或790年),字文房,世称刘随州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一说河间(今属河北)人,唐代诗人。玄宗天宝八载(749年)登进士第,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。安史之乱起,南奔流落江南,至德元载(756年)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。至德二载(757年)冬被谤陷狱,十二月遇赦,摄海盐令。因冤情未雪,被贬南巴尉。约大历三年(768年),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。大历九年(774年),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,反被诬为贪赃,罢官后居义兴,后贬任睦州长史。建中元年(780年),任随州(今属湖北)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,弃官避地淮南、吴越,几年后去世。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,尤工五言,自诩为“五言长城”。 522篇诗文 137条名句
长安古意
卢照邻〔唐代〕
长安大道连狭斜,青牛白马七香车。
玉辇纵横过主第,金鞭络绎向侯家。
龙衔宝盖承朝日,凤吐流苏带晚霞。
百尺游丝争绕树,一群娇鸟共啼花。(百尺 一作:百丈)
游蜂戏蝶千门侧,碧树银台万种色。(游蜂 一作:啼花)
复道交窗作合欢,双阙连甍垂凤翼。
梁家画阁中天起,汉帝金茎云外直。
楼前相望不相知,陌上相逢讵相识。
借问吹箫向紫烟,曾经学舞度芳年。
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。
比目鸳鸯真可羡,双去双来君不见。
生憎帐额绣孤鸾,好取门帘帖双燕。
双燕双飞绕画梁,罗帷翠被郁金香。
片片行云着蝉鬓,纤纤初月上鸦黄。
鸦黄粉白车中出,含娇含态情非一。
妖童宝马铁连钱,娼妇盘龙金屈膝。
御史府中乌夜啼,廷尉门前雀欲栖。
隐隐朱城临玉道,遥遥翠幰没金堤。
挟弹飞鹰杜陵北,探丸借客渭桥西。
俱邀侠客芙蓉剑,共宿娼家桃李蹊。
娼家日暮紫罗裙,清歌一啭口氛氲。
北堂夜夜人如月,南陌朝朝骑似云。
南陌北堂连北里,五剧三条控三市。
弱柳青槐拂地垂,佳气红尘暗天起。
汉代金吾千骑来,翡翠屠苏鹦鹉杯。
罗襦宝带为君解,燕歌赵舞为君开。
别有豪华称将相,转日回天不相让。
意气由来排灌夫,专权判不容萧相。
专权意气本豪雄,青虬紫燕坐春风。
自言歌舞长千载,自谓骄奢凌五公。
节物风光不相待,桑田碧海须臾改。
昔时金阶白玉堂,即今惟见青松在。(惟见 一作:唯见)
寂寂寥寥扬子居,年年岁岁一床书。
独有南山桂花发,飞来飞去袭人裾。
咏田家
聂夷中〔唐代〕
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。
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
我愿君王心,化作光明烛。
不照绮罗筵,只照逃亡屋。